全球泵阀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长安大学:数字赋能——金蝎养殖有科技,“指尖农业”添动力

   2024-01-12 ​规划司410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需要利用科技赋能,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长安大学坚持把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需要利用科技赋能,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长安大学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数字化赋能帮扶县产业发展,将帮扶县地域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了“数字+产业”科技兴农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长安大学自定点帮扶商南县以来,积极推动“党建+乡村振兴帮扶”深度融合,组织开展28个分党委、党总支与商南县10个镇(办)党委、25个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分党委、党总支党建引领和学科资源优势,通过支部共建、党员联育、活动联办、项目支持、“一村一品”创建等,推进党建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商南县湘河镇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耕地面积不多,自然经济条件较差,林地条件差,群众致富项目少。湘河镇是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的结对帮扶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学科力量,结合湘河镇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通过投入帮扶资金,谋划产业发展,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全力推动湘河镇发展特种养殖业,支持蝎子养殖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特种养殖业之一。蝎子养殖为农户带来了收益,但其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温湿度控制精度低、养殖地点偏僻管养难度大、市场供需关系不均衡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蝎子养殖产业痛点,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团队多次前往商南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瓶颈,经过不断地研究测试,成功研发“湘河镇蝎子基地无线远程智慧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蝎子大棚环境,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小小手指,产生大大的能量,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进展


  (一)党建引领,助力金蝎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校不能缺席。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作为湘河镇的结对帮扶单位,学院书记、院长主动担当、积极部署,紧紧围绕“五个振兴”,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针对蝎子养殖产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组织科研力量现场考察、与农户和相关养殖专家座谈、专题研讨,建立“党建+科研人员+养殖农户+试验示范基地”的技术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影响金蝎养殖的堵点、难点。


  (二)数字赋能,解决产业发展痛点


  建筑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学科优势和力量,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建筑环境专业孟庆龙副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勇于担当,克服疫情期间的不便,行走在山间泥地,冒着严寒在养殖大棚现场工作,实际解决问题,经过不断地研究测试,成功开发“湘河镇蝎子基地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云平台”,实现远程观察和处理大棚内的环境和金蝎的生长情况。


  (三)搭建平台,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在完成系统设备安装实施后,团队成员积极设计方案优化了金蝎大棚面积设置,并在基地附近建立了控制中心,实现了泵阀控制和定时控制大棚的湿度两项关键技术,并结合远程监控云计算等已有技术,实现现场和远程的精细化、精准化、便捷化、流程化控制,从而提升金蝎的成活率和产量。


  (四)拓展推广,促进产业丰产增收


  2023年5月,团队再次对云平台系统和大棚内的设备进行了优化升级,改善了泵阀结构,调整了系统界面,进一步增强了控温控湿效率,提高了在有限面积下蝎子的养殖数量。同时,团队计划将此监控系统推广到更多的大棚产业上,结合现代媒体及视频技术进行长期辅导,及时解决基层农民不敢用、不会用的困惑。系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户的工作量,助力蝎子养殖年产量增加25%。《学习强国》以《长安大学科技助力陕西商南乡村数字农业振兴》为题报道了该项目成效。


  三、成效经验


  (一)党建引领


  实践证明,“建在生产线上的党组织”是保障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能的重要“压舱石”,党组织能够有效地起到统领生产思想、提高人员觉悟、把握发展方向等关键作用。长安大学扎实开展28个分党委、党总支与商南县25个帮扶村党建结对帮扶,积极探索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有效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作用,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党建+科技助农”模式,发动党员专家教授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境和难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科技兴农


  项目创新性的运用了指尖上的农业的几个核心技术,搭建了湘河镇蝎子基地智能监控系统云平台,包括神经网络湿度预测、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使整个基地的温湿度监测精度大大提高,同时对大棚的设施进行了三次优化,建立了泵阀控制器和定时控制器,实现了对未来蝎子产量的精准预测,让村民们能够足不出户就实现对蝎子基地的远程控制。


  (三)创新驱动


  项目从环境监控、个体精管等方面全要素、系统性开展技术创新,全方位探索蝎子智慧养殖的新模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积极协助养殖户丰富产品种类,包括原味、麻辣味、五香味,蝎汤花生,蝎子酒等,目前仍在扩展产品需求,如枸杞蝎子、柠檬蝎子等。积极协助养殖户提升产品外观设计,助力秦岭山蝎品牌建设,助力蝎子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增产增收。


  (四)产教融合


  长安大学始终坚持产业帮扶、科技帮扶与人才培养同题共答。鼓励师生面向“真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探求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真学问”,凝练科研方向;加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通过组织师生参与蝎子智慧养殖项目,既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又强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课题做在田间地头”的使命担当。基于此项目申报的《兴蝎乡荣—远程AI智控大棚养殖环境的“指尖农业”》获得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省级银奖。


  四、未来推广实施计划


  (一)助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推动地方蝎子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


  面向乡村振兴及蝎子养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强化温湿度数据调控与预测的精准度,建成更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养殖大棚,打造规模集约、技术集成、效益明显的科技示范型窗口,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蝎子养殖产业的发展。


  (二)拓展育人资源,突出合作共建,建立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典型范例,深化教育价值。


  将项目实施作为加强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科研育人平台建设,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挖掘育人元素。促进校地党建交流学习,拓展师生党支部与乡村党组织的合作共建,通过共办主题党日、党建互访、实地研学等,建立“乡村振兴+支部+育人”的校地合作典型示范。


  (三)立足地域实际,体现高校特色,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提高推广价值。


  以参与湘河社区和莲花台村的茶旅融合项目为契机,将智慧农业进一步扩大,逐渐辐射周边乡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益。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一个落地解决方案,项目将在商南县木耳、灵芝、茶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对今后商南县智慧养殖的标准化体系构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bfw580.com/news/show-1979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行业热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热点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