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检查井需要经过多次吊装、堆放、运输等环节,在这些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缝、角落等缺陷;此外,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不合格、维护不当、振动时间不足等原因也会产生一些小的表面气泡、松动等缺陷。为了确保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有必要找出缺陷的原因,制定修复方案,并在构件出厂前修复缺陷。以裂缝、气泡和缺陷边缘三个常见缺陷为例,分析缺陷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修复方法。
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
裂缝
裂纹不得为非渗透性裂纹,裂纹宽度不得超过0.2mm。
原因:水泥、砾石、外加剂等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当导致水灰比过大;构件脱模或吊装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值或受到较大外力的碰撞挤压;维修过程中构件内外温差过大,温升过快。
气泡
形成原因:搅拌过程中粗细骨料和水的测量不准确,导致砂浆少,石块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易性差;混凝土振动不密实或漏振,振动时间不足;钢筋间距不均匀,局部钢筋过密,导致局部混凝土石与砂浆分离。
缺角掉边
原因分析:强度未达到提前拆模的强度,棱角强度不够;脱模或吊装时受较大外力碰撞挤压。
2缺陷防治措施
裂缝
防治措施:检查原材料进场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坍落度;在构件脱模和吊装过程中,避免外力较大的碰撞和挤压;在维护过程中,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温度测量探头和蒸汽管道,以确保温度升降速度不太快。
气泡
预防措施:测量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确保混凝土搅拌时间充足,搅拌均匀,确保振动台操作人员控制足够的振动时间,加强现场钢筋绑扎过程控制和检查,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预防措施:确保预制构件的拆模强度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拆模;脱模剂喷涂均匀,不漏喷、不喷涂;在拆模和吊装过程中,预制构件应避免受到较大外力的碰撞和挤压。


 
 
 
  
 19228131880微信
1922813188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