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8日,由规划总院自主研发的APS3.0系统已在中国石油27家炼厂和炼化新材料公司全面实施应用。自此,中国石油成功实现炼化业务生产计划优化系统的国产化替代,迎来“中国芯”。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生产计划运行主要通过购买国际商业化软件来实现,使用成本高昂。从2011年开始,规划总院优化中心团队紧密结合炼化企业计划优化应用需求,放弃原先依赖的国际商业化软件内核,从零开始持续攻关。
“APS3.0的核心在于自主研发的优化引擎——RIPO软件。”规划总院优化中心主任王?匆挥锏榔葡低吵中??椎墓丶??八?芄晃??谄笠涤呕???擞?⒔当驹鲂?峁┚?嫉氖?葜С藕途霾咧С帧!闭庖幌低臣妇????痪?乒悖?谥泄??土冻У慕?谟脱」骸⑸??鞒逃呕?攘煊蚓筒??灾?τ眯Ч??纬捎呕?桨?万余个,累计创效3亿元以上。
APS3.0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前后端分离开发等技术,在协同应用、并行运算、个性化定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实施应用中,APS3.0系统实现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超大规模并行计算和智能化预测优化等领域展现了实力。
“通过国产化研发,APS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分子建模、碳排放碳足迹优化等前沿应用,助力炼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迈上更高台阶。”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邱彤教授表示。当前,APS3.0系统已助力独山子石化建立起产品碳足迹优化模型,进而确定了企业碳减排的关键装置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