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注水泵的“保健医”,采油四厂生产保障大队泵修班泵修工刘春阳,奔忙于各注水泵站之间,忙着给注水泵“体检”。
刘春阳是一个拥有8年维修经验的泵修工,在厂里的“泵修圈”小有名气。他经常背着他的“百宝箱”,带着他的“武器”——注水泵动态监测仪,给全厂60台在用注水泵检测“血压”“心跳”及“脉搏”。
过去,注水泵“生病”,要先对其进行拆卸、吊装、拉运,维修后再进行检验、重组。一套维修流程下来,少则10天,多则1个月,消耗成本、人力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也无法达到“药到病除”的理想状态。
这样可不行。刘春阳向大队提出转变思路,实行“超前介入,以养代修”,让注水泵动态监测仪发挥作用,在油封漏油、烧瓦等常见问题上,认真进行预判,及时做出处理,减少附加环节。自此,大修时代过去了,大修过渡为小修,小修变为临时抢修,达到了及时止损的目的。“只要摸顺了它的脾气,它就会给你带来惊喜。”刘春阳说起他的老伙计,一脸骄傲。
针对问题注水泵,刘春阳还建立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会诊”和评估。对于1.8-4.5毫米/秒正常值范围内的“疑病泵”,建立“病历档案”;对于异常震动值大于4.5毫米/秒的“病泵”进行反复监测、对比、分析,制定相应保养措施。在他的不懈坚持下,全厂注水泵皆建立起“健康档案”,注水泵的震动情况、异常情况、是否检修过等诸多问题,都详细记录在案。如今,通过对注水泵的动态监测,全厂大修注水泵由原来的每年6台降至每年2台,累计为厂节约材料费近800万元。
最近,刘春阳又有了新想法,他向队里提出将注水泵动态监测的周期进行加密,通过增监、增次确保注水泵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