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泵阀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阀门质量把关者林文亮:计划落实到“最后一毫米”

   2020-11-18 5620
核心提示:随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长征五号火箭再度一鸣惊人。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的出现,
  随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长征五号火箭再度“一鸣惊人”。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的出现,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而在长征五号火箭背后,有这样一批“托举火箭的人”,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了长征五号顺利升空,他们默默无闻。很多人从今年1月就一直奋战至今,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休息。让我们向这些“托举火箭的人”致敬。

    “我不光要做一个专注的管理者,更要做一个专业的管理者。只有做到专业,才能将火箭增压输送系统阀门管理好,将团队带好。”在担任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车间生产副主任的4年时间里,在每一次长五火箭增压输送系统阀门的生产组织中,林文亮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节点就是命令

    节点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专注的管理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必须咬定节点不放松,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载荷能力达到了23吨。阀门是增压输送系统的关键配套产品,直接影响火箭发射的成败。长征五号火箭的增压输送系统上,配套阀门有32种、118套,种类多,数量大,且阀门采用很多新的设计方案,精度和性能要求高,装配复杂,生产组织难度很大。

    面对“捉襟见肘”的生产资源,如何组织好长征五号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的生产?林文亮把计划落实到“最后一毫米”。

    阀门生产涉及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多环节,需要协调、配合完成。当上级领导明确火箭齐套要求时,排气活门的生产周期已经不够,况且排气活门上的复合顶杆就要生产60天,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车间对按时交付产品彻底没了底。节点就是命令。林文亮没有被动等待,他带领生产团队两条腿走路。他一边和团队提前摸索加工参数,研究工艺方法,一边与兄弟单位沟通协调生产进度,流水作业。在林文亮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复合顶杆的生产周期节约了10天时间。

    阀门装配时,他与团队提前预判,采用小组件和主阀并行装配的方法,使生产周期又缩短3天。最终,排气阀门按时交付。

    32种箭体阀门“零差错”

    增压输送系统的生产涉及机加、装配、试验等多个环节。林文亮告诉记者,学习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理论知识,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已经融入骨髓。长征五号火箭上有箭体阀门32种,循环泵1种,低冲击分离装置1种。这些产品都由林文亮负责。

    前期,车工、铣工、磨工等岗位的锻炼,加上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林文亮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每次接到新的任务,先摸清产品结构、原理,然后组织团队从材料特性、加工工艺、装配试验难点等方面进行研讨,同时识别出齐套风险和短线,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安排生产。

    长征五号火箭上有6种电磁阀,是现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中最多的。电磁阀分电磁铁和主阀两部分。以电磁阀的电磁铁生产为例,从机加到装配试验,需要多个单位配合,增大了产品的按时交付风险。林文亮提前学习了每一种电磁阀门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识别出磁性能材料热处理有技术难点,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车间在装配试验上难度大。在安排作业计划时,林文亮特意嘱咐主管调度员,紧前安排生产,规避因技术和质量风险带来的进度风险,保证电磁阀生产流程顺畅。截止目前,在长征五号各种箭体阀门的实操中,林文亮始终做到“零差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bfw580.com/news/show-14800.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行业热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热点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