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建的建造过程
『打地基』
因一户建房屋主体多为木构,重量不大。对土地没有特别高的承重要求。一般来说工人对土地进行平整、铺上碎石之后第一步基础工作便算是完成了。

▲平整土地

▲碎石铺装
之后便需要覆膜和浇筑混凝土。覆膜是为了保证土地中的湿气不会进入到房子里面去,具有防潮的效果。覆膜之后需要对地基用钢筋和混凝土进行一层浇筑,以此来保证地基的坚固程度。

▲覆膜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底层架空』
在地基硬化完成之后,建造一段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底层,一方面混凝土基础呈架空状用于铺设管线,另一方面也是房屋构造的基础框架。混凝土基础可以安装模板现场筑造,也可以用预制的混凝土体块进行安装。

▲安装模板

▲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浇筑
『木构标准件拼搭』
在打好地基和浇筑好混凝土基础之后,工人开始用木构标准件来拼搭房屋框架。在日本为了环保,木材属于现用现采伐。当房子的设计思路定下之后,工厂便会去采伐木材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成有槽有孔的长条状木构标准件。

▲木构标准件
混凝土基础在浇筑时会提前做钢筋预埋,以此来与上面的木构件连接,两个标准件之间运用传统榫卯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不打胶,纯靠木材之间的互相咬合,十分坚固。


安装完成后再使用螺栓固定,进一步确保标准件与混凝土基础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标准件与混凝土基础的接触面,往往会事先铺上一层橡胶,一方面是保护木构标准件不被过渡磨损,另一方面在地震和台风等条件下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保证房屋的韧性。

在房屋的搭建中,采用密集而又分部均匀的柱子作为支撑,受力均匀稳定。柱子和底部的标准件在采用榫卯连接的基础下,会再安装直角金属件来抵消房屋左右晃动的横向剪力。


工人只需要一把锤子和局部简单的螺栓固定就可完成,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三五个人便可以配合着完成整个搭建工作。


我左砸、我右砸、我们两人一起砸。没有传统土木工程中的粉尘污染,也没有印象中大型机器的轰鸣,工人像是在搭建巨型乐高一般,锤声咚咚之中,两层小屋的框架便拔地而起了。



『墙与地面的安装与填充』
用于地面铺装的板材,在工厂里面已经切割成了大小适宜的板块。工人只需现场拼接,然后用气枪固定即可,一个人便可以轻松铺完整栋房屋。


房屋外墙与地面铺装相似,对好位置气枪固定便可以完成。


与地面不一样的是,墙体内部需要填充隔热保温层和防水薄膜。隔热保温层不仅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同时也使房屋具有了良好的隔音性。防水薄膜有效防止了阴雨天气下,墙面的渗水现象,也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隔热保温性。



『封顶』
上梁、封顶,同时也需要对重要的支撑节点进行二次加固。




铺上屋面之后还需要在屋顶覆盖上隔水层,保证屋面不会漏水。至此一个简约漂亮的坡屋顶便完成了。


『完成效果』
安装上门窗,进行房屋装饰之后,“一家一户、一人一室”的一户建大功告成,算上打地基和装修的时间,全部工期只有一个多月。没有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个工人便可以用木构标准件拼搭完成。


一层主要作为餐厅和客厅,一家人的休闲、饮食、接待朋友都可以胜任。二楼作为卧室,睡眠休息不被打扰。二层之上还有一个小型阁楼,是孩子游玩的秘密空间,整体装饰风格时尚简约而又不失温馨。

▲一层客厅与餐厅

▲二层卧室

▲顶层阁楼
『坚固性』
没有钢筋混凝土加持的小屋会不会不坚固?日本是一个地震海啸台风多发的国家,木构的小屋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更轻且更具有韧性,当台风地震来临时,小屋随风飘摇却偏又屹立不倒。

▲地震模拟反应中,榫卯结构模型虽出现轻微的晃动,但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