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0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中国强。
仅用4年就从国家贫困县迈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安徽省长丰县,在2023年又一次捷报频传。
根据长丰县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千亿,增长15%左右,增速领跑长三角县区;规上工业产值、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工业投资额、技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全省第一。
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是长丰前行之路的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6个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跻身百强县。长丰,是唯一的没有依托矿产等资源,而是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县。
从昔日排名倒数的国家级贫困县,到顺利闯入全国百强县,再到如今近“千亿”。这些年,长丰的进阶之速犹如一匹“快马”,扬鞭奋进马蹄疾。央广网记者近日走近长丰,探寻其背后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打造“强磁场”产业强带动县域强
新年伊始,万物竞发,在长丰,“一区六园”产业脉动强劲,“三主三新”产业架构起双凤经开区产业骨骼。2023年,长丰县规上工业产值1630亿元,增长48%,总量、增速全省第一;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0%……势头强劲的制造业成为长丰经济总量跃升的重要支撑。
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比亚迪合肥基地,运输车辆络绎不绝,生产线一片繁忙,一辆辆新能源车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龙头企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强,在长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龙头企业、龙头项目,挺起了长丰县工业发展的“脊梁”。
合肥长丰下塘汽车城(央广网发 长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安徽首位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龙头企业比亚迪落户合肥长丰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汽车产业链企业汇集长丰,仅2022年就有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比亚迪合肥基地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132万辆,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少于3000亿元。”长丰县下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几乎每周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希望前来投资,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
距比亚迪合肥基地不到10分钟车程中创新航是一家知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使用的就是我们全球独创的这款OS电池。”中创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为一大批主流车企提供配套与服务。
目前,全县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长255%,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2023年全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整车产量近50万辆,省内新能源汽车首位度57%,跃居全国县域第一。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发展壮大,长丰做好“顶层设计”。今年8月,长丰县印发出台《长丰县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县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长丰县将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五链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城。
产业奇迹也是“极速”跑出来的,长丰常态化开展“红灯呈报”“周六解题”,创新“节点、一线、换位”“督帮一体”工作法,统筹协调项目进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在高密度、高强度的攻坚中,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被一一清除。
以“首位追求”发力“首位产业”,长丰县正力争实现1个千亿企业、500亿后市场、100万辆整车、3000亿产业规模,成为安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排头兵。
创新驱动 产业与科技攀高逐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可实现生产力的加速飞跃。在这一点上,长丰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
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长丰,诸多专精特新企业一边啃下技术硬骨头锻造新优势,一边通过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发展。目前,在长丰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数量稳居全省县域第一。
泵通常被称为机械设备中的“心脏”,但泵的制造并不简单,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沸腾泵,因它的制造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神泵”,曾经长期依赖进口。位于双凤经开区的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首台国产沸腾泵,成为世界上第二家能生产沸腾泵的企业,造价却仅为进口泵价格的11%,打破了该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目前,华升泵阀打造流体机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50多人研发团队,取得国家级新产品、首台套等工程创新成果,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